《精细化管理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行动研究》实施方案

时间:2007年12月07日 | 作者: 信宣处 | 访问量:



一、课题的提出
(一)学校背景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是连云港市规模最大的一所完全中学,建校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教育教学成绩显著,社会声誉良好,这得益于学校一直遵循的“强化精品意识,打造特色品牌;突出人文关怀,构建和谐校园”的办学理念。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在乎意识”和“精品意识”做文章,要求教师在乎每一个细节,在乎每一个学生,努力追求精品,塑造精品,在本市基础教育学校有较大的影响,市教育局领导对学校精品化管理也多次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社会背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宏伟目标。学校是社会的一分子,担负着教育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现阶段,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时期,校园里不和谐的音符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干群间、同事间、师生间、同学间、学校与社会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不和谐,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基于此,我们提出了“精细化管理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行动研究”这一课题。
(三)研究的基础
2004年,池英范校长在部署2004-2005学年度学校工作时就提出了“凝心聚力,打造品牌;立足本职,突出特色;强化管理,提高质量;开拓进取,谋求发展”的32字办学方针和“打造教师队伍,大练内功提质量;强化学校管理,提高水平创精品”的学校工作思路,这可以视为本课题的雏形。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后,学校又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提出了“构建和谐校园”的工作目标,提出了“强化精品意识,打造特色品牌;突出人文关怀,构建和谐校园”的口号,这可以视为本课题外延的扩大和内涵的提升。在2005年和2006年市短期课题研究中,学校有意识地让参与课题研究的同志在建设和谐班级、和谐年级、和谐教研组等方面进行小范围的研究,五位教师有关该内容研究的短期课题已顺利结题,这可以视为对本课题具体而微的研究。2005年10月,校党委副书记张建国同志的论文《建设充满人文关怀的和谐校园》在《校长论坛》第5期发表,标志着对本课题的前期研究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在初期的探索中,我们只是就局部的班级、年级、教研组的精细化管理提出了一些“在乎细节”的具体要求,如要求师生在大型集会和集体活动中必须穿校服、佩校徽;要求大型活动结束后,会场不得有一片纸屑和其它废弃物;要求学生看到老师要主动问好,看到地面上有垃圾国随手捡起,在校园里要轻声慢步等等。有的年级组在年级的教学管理上提出了一些具体明确的要求,如2006级高一年级在全年级8个教学班中实施“一”字战略,即珍惜每一分钟,用好每一分钟;在乎作业及考试中的每一分;在乎学习中的每一个错别字,每一个单词,每一个例题和错题。要求学生真正做到“四清”: 问题堂堂清、作业天天清、矫正周周清、反馈月月清。在年级成立了“命题专家组”,要求练习和测试做到“五个不批”:无命题人、审核人的试卷不批;无标准答案的试卷不批;无激励性文字的试卷不批;完整照搬的试卷不批;不标试题难易程度的试卷不批。在备教改辅考等环节中,高一年级要求教师做到个体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文本教案与电子教案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引导学习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作业布置与批改、讲评相结合;教师的单独辅导和学生的相互辅导相结合;学业考查与人品考查相结合。这些前期的初步探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覆盖面不广、零碎而不成系统等缺点。为了让精细化管理贯串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精细化管理为手段达到建设和谐校园的目的,我们提出了该课题。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一)精细化
细,指不忽视小的细节,小到细微之处;精,精熟以至精致;化,作为一词后缀,但有一种普遍起来,推广开去的意思。精细化,是指在科学思想和人文关怀的关照下,精熟地把握教育教学中的细微之处,做到专业的精致,并作为一种模式或作为一种思想推广开去。
(二)管理
管理是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包括人、财物、课程、信息)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管理的核心是达到目标,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作为社会现象的管理,它具有两个重要的职能:一个是组织和开发生产力的职能,另一个是协调和控制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职能。在组织和开发生产力方面,管理可以把处于分散状态的生产力诸要素进行合理组合,对生产运行过程进行有效控制,这样就可以达到扩大再生产的目的。马克思认为:“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在协调和控制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方面,马克思把这种管理职能称做“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根据马克思关于两种职能的论述,也可以说明管理具有两重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是同社会生产力联系在一起的属性,它具有组织共同劳动、协调生产过程的作用,是超越一切生产关系而存在的。而管理的社会属性是同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的,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
管理是一种文化:管理是管理者对被管理者施加的一种影响,这种影响体现了文化的作用。管理的差异不仅仅是物质条件上的差异,还反映着文化间的差异。当人们在考查某个组织的管理行为时,就会问道:“你为什么要这样干呢?”这时,我们就会发现隐藏在管理行为背后的,是支持这种行为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人们常说,三思而后行,就是管理者经过价值判断之后再做出行为选择。
(三)精细化管理
是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管理理念,是可以复制、模仿、延续的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用。精细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工程。它可以规范学校日常管理、明确管理目标、细化管理单元、改进管理方式,确保管理高效准确到位,提升学校工作开展的效率和管理水平,形成带动学校良性发展的健康机制。这里的“精细管理”,就是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