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引领工程”示范课总结

时间:2010年12月03日 | 作者: 信宣处 | 访问量: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名师引领工程”示范课活动总结


 


一、活动概述


10月下旬,我校开展了“名师引领工程”示范课活动,安排16名市“333”骨干教师面向全体教师开设了示范课。其中初中部语文组四人, 高志刚10183节在九年级18班开设《白雪歌  送武送武判官归京》,龚燕春10193节在七(11)班开设《今天就开始》示范课,潘恒婷10201节在七(7)班开设《蔚蓝的王国》示范课,林正梅10217节在九(19)班开设《马说》与《卖柑者言》示范课;英语组朱海燕10216节在七(12)班开设《Starter》示范课;政治组薛家平10192节在九(18)班开设《勤奋学习,善于学习》示范课;历史组陶西安10212节在九(22)班《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示范课;地理组相晓东10193节在七(8)班开设《地图》示范课;生物组姜敏10201节在八(5)班开设《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示范课;音乐组张海霞10204节在七(8)班开设《思乡情》示范课。


高中部语文组颜庭学1019日第七节在高二(3)开设《渔父》示范课;宓娟1019日第六节在高三(1)开设《文言文断句》示范课;数学组仲崇连1018日第三节在高三(1)开设《基本不等式》示范课;化学组李长红1018日第二节课在高二(1)开设《有机化学基础》示范课;政治组韦霞1018日第七节在高三(3)开设《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示范课;英语组孟芳1018日第六节在高二(1)开设Module 5 Unit3 Grammar示范课。


二、观课议课


课后,利用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时间,教研组长和备组课长组织全组老师对本组示范课进行了研讨。摘要如下:


语文组认为执教示范课的教师思想深刻,基本功扎实。教学思路清晰,流程自然,指导有法,学生自主性体现好。课堂上能以“读”为抓手,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内心;注重语言的咀嚼品味,有“语文味”教师的板书、口语、范读等体现了一定的人文气息。几点建议是,有些地方可以让学生有一个更充分的感悟过程,老师不应急于求成;有的课件出现了临场失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氛围;语文教师最后应回望作者的语言个性风格;有的教师课堂上“收”与“放”还不够自如,甚至有调侃学生的现象。


政治组认为两位教师执教的示范课是两节非常优秀的课,或能够运用思维导图,重视对学生知识的建立,重视夯实学生的基础,重视对学生答题方法的引领,体现课改的要求。或上课依始的时候,一句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促成了知识的整合,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体现“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教学理念,学生能自学的、能自主表达的,能放手的,皆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倡导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的学习方式。课前问卷调查的设计深受学生的喜爱,贴近学生认知心理,能帮助学生解决知识盲点。几点建议是,课堂容量可以再加大些,如何将思维导图引导为一种思维方式,运用于基础记忆、解题思想、知识扩展等各方面,值得进一步研讨实践。“交流展示模块”给学生的时间很充分,而用在“迁移应用模块”的时间就显得仓促了。


历史组认为执教的示范课能利用相关图片切入本课教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学交流的同时建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探究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通过网络图,建立知识结构,基础知识训练扎实。两点建议是,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问题的设置多且缺乏材料支撑。


地理组认为执教示范课的教师教学素质高,善于从生活中发掘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总结、评价;能根据学情、知识体系灵活整合教材;注意培养训练学生形成空间意识,地理学科特色显著。一点建议是,个别习题设计起点偏高。


生物认为执教的示范课符合“六模块”的新要求。导入语引人,音乐、画面优美;流程清晰,课堂氛围好,学生积极性高,学生回答问题面广,学生参与性高。两点建议:教师语言略显随意,不够严谨,要掌握、运用学科语言;老师讲的比较多,未真正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


音乐组认为执教示范课的教师教态自然大方,具有亲和力,课堂气氛融洽,学生思维活跃,师生互动好。教学思路清晰,容量适度。教学过程设计新颖,富有创造性,艺术性高。学生能够清晰地获取知识,突出音乐能力的培养。


英语组认为执教的示范课有三案,三案设计合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小组活动讨论积极、能很好的解决学案上的问题,有新的问题生成,教师精讲到位,浅显易懂,教学效果好。


    化学组认为执教的示范课教学目标全面、明确、难易适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教学过程紧扣教学重难点,设计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环节、时间分配合理,衔接恰当,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能恰当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多种教学手段,讲授、类比、归纳、讨论等。教师基本功非常扎实。充分展示了“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的魅力。


数学组认为执教的示范课充分展示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思路,有提问,有板书,有交流,有展示,相当成功。班级配备了小黑板,为小组展示提供了更多的时间与空间。高三的课重在师生、生生思维的碰撞,体现了“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的理念。


三、探究本次活动的意义


本次活动意在为了加快我校高层次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名特优骨干教师带动、示范和辐射的核心作用,鼓励全体教师争先创优、提高专业素养,推进市重大教学问题立项课题《构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优化及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强化市教育局《“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精神的贯彻落实。通过本次活动,我们进一步认识了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的内涵与特征。“六模块”即六个教学策略。对于“建构”的理解,就是在教学中要和生活建构,和认知建构,和经验建构。本次活动的目的基本实现。我们知道决定教学效能提高的要素有很多,即使在其他要素不变的前提下,改变了其某一、二个要素也会带来效能的提高。课堂教学有待改进的问题很多,什么都要改,又是不现实的。因此,完全有必要确定跨学科、跨学段的有普遍意义的课堂教学关键干预因素。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确定了两个课堂教学的关键干预因素,且以这两个关键干预因素来克服课堂教学中的弊端。


1)学生自己学得懂的,或者部分学生自己学得会的,教师不讲。


    过去,也曾强调教师讲,问题是究竟讲什么。一般都认为讲重点难点,后建构式课堂教学强调讲学生自己学不会的。不管通过书中学搞懂,还是通过做中学搞懂,教师都不应该讲。其实,前后两者强调的侧重点是有区别的:前者,偏重的是学科本位;后者,偏重的是学生本位。因为,重点不一定是学生自己学不会的;教师认为的难点也不一定是学生的难点,教师认为不是难点的,有可能是学生的难点。而且,这一关键干预因素体现了先学后教讲是为了不讲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克服了课堂教学中的两个弊端:教师总体讲得太多;教师教学行为的价值判断模糊。


2)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


听了一节骨干教师的课后,听到有人问这堂课上你问了十几个问题,为什么不让没有举手的同学也发发言呢?这个问题十分深刻,它不仅涉及了我们的教学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而且,揭示了教学的本质:是追求学生回答正确,是仅仅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还是要暴露问题、解决问题?


其实,学生在学习某一项知识之前,头脑里并非一片空白,他们通过学习、生活的各种经历,形成了对事物形形色色的看法,形成了一套他们独有的思维方式。有的学生能掌握这项知识,甚至会出现闪光点,也有的会产生相异构想。如果不管学生在想什么,只管教师讲的是正确的,这样的教学就是灌输。关注学生的潜意识,尤其是关注相异构想的暴露与解决,这样的教学才是启发。为什么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其目的之一,还是为了通过增加学生的经历,来暴露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解决相异构想的教学资源不仅有教师,还有学生。这样做,就已经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了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


因此,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中,“六个模块”要不停的交替使用;要不确定每一个模块的教学用时;要不拘泥一节课六个模块的应用完整;要不规定六个模块的教学顺序。


四、活动成果


本次活动开设的16节示范课,16位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我们经过整理归纳,主要有这么三个环节,值得学习、推广。


环节一:学生先学


时间:课前预习,课上自习……


方法:读、练、做、议


方式:给予自习提纲、学生提出问题、读后完成练习……


内容:整篇课文、部分段落……


环节二:引导暴露


设计用“自学质疑模块”、“交流展示模块”来检验学生哪些学会,哪些没有学会。来暴露学生的闪光点相异构想


环节三:共同解难


运用什么资源(包括教师自身、学生、文本等),采用“互动探究模块”、“精讲点拨模块”、“矫正反馈模块”、“迁移应用模块”来解决学生的困难。这里特别强调学生资源的充分利用。


五、美好愿景


1.不管是“后茶馆式”教学、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的“1035”课堂模式,还是我校正在推进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他们其中不是都包含着这样一个基本理念: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参与。用我们一个现在时髦的词来概括就是以人(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一切又以学生的发展为归宿点”。我们要追求的好课都有这样的一个共同特点:既不是教师的满堂灌,也不是教师“行云流水”课堂的一片精彩、学生被动的配合,而是让学生真正的主动的参与,手脑都动起来。搞教学改革,无论是静教院也好,洋思也好,杜郎口也好,我们学校也好,无非就是抓住了教育的本质以生为本,只不过他们的形式不一样,改革的切入点不同。如果老师不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不能够放心地将课堂的主动权教给学生,那么课堂教学再改革也是换汤不换药。


2.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同时也有其适用的范围。因为各个学校各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照搬照抄任何一家的成功经验都是不合适的。博采众长之后一定要内化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东西才有生命力。我校要推进“‘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成立各学科工作室,切实召集一班能研究、想研究的老师博采众长,认真研究、内化,才能形成自己的东西。研究成果出来之后,还需要校长室集中全力,强力推进,以三年为一轮,至少要经过两至三轮(即六至九年)的实践,才能形成特色。不能急功近利,希望一两年就出成绩。


3.纵观各个名校,在形成特色方面无不是“一把手工程”。特色的办学理念一定要是一把手的理念,只有是一把手自己亲自产生的思想,才能够由一把手亲力亲为地,不遗余力地强力推进,其实大家都知道,不论是哪种教学模式,只要坚持到底,都会有成果的,怕就怕“邯郸学步”,到最后不但什么都没学会,还丢掉了原来自己的特色。


我相信我们的教学改革只是抓住了本质的东西,再附之以坚韧的精神,是一定会取得成效的。


 


附“六模块”注解:


自学质疑模块: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阅读相关学习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知识建构,基本解决学案中的学习问题,完成基础练习,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交流展示模块:交流解决学案中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共享学习成果,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


  互动探究模块: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教师要为互动探究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大胆质疑,体现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精讲点拨模块: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精讲点拨,要注意剖析知识要点,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矫正反馈模块:收集反馈信息,完成反馈习题,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教学。


迁移应用模块:完成精选习题,及时巩固学习效果,拓展学生思维,形成相关技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各学科贯彻这个基本模式时,根据学科特点,在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应有所变通。


 

分享到: